有人手足无措,有人拍手称快。而作为征战互联网行业十几年的老兵,我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的时代,它声势浩大,力量凶猛,且呈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
移动互联网,它是未来统治这个**的力量。
于是,我试着去认识它、研究它、了解它,其间我走访了小米、乐视、华为等超过100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拜访马云、张朝阳、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参加了近500多场移动互联网沙龙,但我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太过浩瀚和伟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变就是变!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冒险就是**的风险。于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传统企业老板得了互联网焦虑症,生怕猝不及防,明天自己的业务和生意就被看不见的对手颠覆了。
(二)
那么既然移动互联网这么变化莫测?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谈谈,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些东西是不变的!
任何新产品、新营销、新行业、新格局,外表如何绚丽无常,驱动他们的轴心却是不变!只要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一核心抓手,便掌握了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密码!
这个密码是什么?就是学习力!
过去一年,一些变化正在发生,房地产红利正在消逝、股票市场琢磨不定、创业公司生死一线。似乎已经没有稳定的投资标的。这样的观点盛行一时,而这却是大错特错。
投资脖子以上的东西,头脑,才是永远**的投资。房子可以贬值、车子行将折旧、股票可以跌停。但是投资大脑、投资智慧,却永不过时。
移动互联网时代讲究七字诀:专注、****、口碑、快。
七个字,相铺相成,自成逻辑。只有****专注,才能产生****的用户体验。只有****用户满意的服务体验,才会产生口碑,只有****的**口碑,企业才能实现指数级快速增长。
而快几乎是七字诀中的核心要义。天下商业,唯快不破。对手一步发布颠覆性的产品,对手一步登录纳斯达克,差距不是一、两亿美金的得失,而是成功和死亡的分水岭。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爆品讲究快速迭代,而**的爆品,**的快速迭代是企业发展需要的智慧、人才贮备、人力资源、应对移动互联网风浪的敏捷心智。
(三)
上一周,受苏宁和海尔邀请,前往南京。闲暇功夫,前往南京大蓉和酒店和好兄弟“部长”叙旧。“部长”是域名圈的达人,还有一个身份标签“前360员工”。众所周知,360员工受其老板周鸿祎影响,个个骁勇善战,勇不可挡,执行力超强。
部长跟随***号召,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公司项目涉及移动互联、互动娱乐、资讯门户、生态农业。俨然一个集团模样。一年前,参观他的公司,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表达祝贺的同时,当时和他说了一句我的希望:有机会,做一件专注的事情,做到****,一针捅破天。”
一年后,和“部长”久别重逢。“部长”带来了一位他的合伙人Miller。Miller年纪比“部长”稍大些,接人待物,为人处事,更显沉稳。我和他们分享*近在北京的一些见闻,Miller总是在认真的倾听,眼神中充满笃定,对自己的业务似乎又若有所思。
当晚我们对于商业的理解、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碰撞了不少火花。
部长告诉我,他要做一个网站,叫“中介网”。跟我说话的态度特别坚决和肯定。
让我想起一年前,采访淘**CEO陈丹丹,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跟我的朋友和投资人说我要做淘**,像有一道光击中了我,好像我就是被上天选中,这辈子要做这一件事”。
虽然没有问,我想部长应该有这种感觉。我总结为一种“使命感”。仿佛要用尽一生的力气和才华去完成这一件事。
现在“中介网”的创始团队,构成了三驾马车结构。部长善运营和执行,政委长于管理和分析,Miller拥有非凡的商业经历和阅历。
当晚,像极了当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场景,可惜政委有事没来。不然,北辰亲自见证“中介网”扬帆起航也是幸事一件。
Miller 问我,有什么书可以推荐。我推荐了我的一本新作《读懂移动互联网时代》。关于过去两年我对移动互联网的观察和理解。
过了几日,我已经回京,收到Miller发来的截图。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很震撼。
Miller买了50本作品分发和中介网的小伙伴们,中介网的小伙伴周一上班统一开始学习。未来他们或将设定每周一日的阅读日,学习**的技术、方法、思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移动互联网商业环境。
北辰在北京互联网圈混迹多年,接触了**互联网公司的许多业务部门,但是南京的“中介网”依然让我感受到震撼。超强的学习能力,快速执行,快速反应能力。
我在朋友圈随即写了一句话:一个互联网团队能否成功?核心就是团队的学习力!
所有的资产都会贬值,但是智慧不会,学习不会。
拥有快速的学习力,就掌握了快速迭代思维,快速迭代产品,快速迭代公司,快速迭代人生的密码!
你的团队是移动互联网团队吗?你的团队是否拥有快速迭代的密码?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营销?
移动互联网环境,人们的上网习惯,消费习惯等等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今年双11天猫总成交额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成交占比68.67%,由此可见一斑。这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新环境下,如何做营销?
移动互联网环境,人们的上网习惯,消费习惯,娱乐习惯等等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今年双11天猫总成交额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成交占比68.67%,由此可见一斑。
一直在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可是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在哪里还记得吗?
一直在看书看小说看新闻,可是有多久没有蘸着口水翻页的不雅动作了?
一直在聊天上网打游戏,可是你电脑上的软件多久没有更新过了?
大众的目光、时间、消费都转移到了移动端,比如手机,于是商家们开发了大量的手机app,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导致了我们的手机里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信息,新闻、广告、娱乐、社交、游戏等。
这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新环境下,如何做营销?
我们称之为:新营销。
营销三步走
1、我们营销给谁?----用户思维
找准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营销的关键步骤之一,用户群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消费能力,客单价,市场规模等等。选择好用户群体之后,需要深入挖掘和了解用户需求,同时利用与用户的深入沟通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捕捉用户的习惯特征,从而有利于制定营销策略。
用户与用户之间又存在区别,有的用户有号召力,我们称之为KOL,有的用户某方面需求特别强烈,我们称之为精准用户,有的用户互动意愿比较强烈,我们称之为天使用户…
提到用户,不得不提小米,在**代小米手机面世之前,通过miui系统的开发、内测已经“圈住”了不少程序员(技术发烧友)的心,通过与这群“天使用户”不断的互动,不仅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愈发准确,同时又不断的带动他们身边的人关注和参与这个产品。
2、我们营销什么?----产品思维
了解完用户需求,要设计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无论是满足爱美需求的美图秀秀这类“虚拟产品”,还是让吃货吃的更加舒适的三只松鼠这类“实体产品”,都是在打造一款能够对用户产生价值,满足其需求的产品。
对于“虚拟产品”,如何能通过精准的服务,极简的流程,完善的体验抓住用户,是许多产品经理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而对于“实体产品”,如何通过优良的品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来吸引用户消费也是商家们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融入运营推广以及传播的元素,可能是通过某种互动机制,某种特色包装来引导用户去传播分享,带动话题,这个同样也是产品思维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3、通过什么营销?----渠道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谈营销渠道,大家**时间就会想到“新媒体”,而主要代表就是微信,现在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了各企事业单位甚至大小商家、个人用于营销推广的标配。
随着微信崛起,很多商家及个人通过微信赚取不小的利益,从而成为人尽皆知的案例,于是“新媒体营销”这个词也渐渐被大家所认可。于是目前大多数人关注的点,都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上,关注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号,增粉、推广、活动等等。
大家应该知道,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营销的渠道一定不只有微信,微博。并且,做好微信公众号和利用微信来做好营销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用什么来做营销?
PC渠道
尽管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PC端的使用频次、关注度大打折扣,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应该放弃PC端渠道的价值。在PC上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营销渠道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搜索引擎优化,除了投放百度等搜索广告之外,我们将自己的官网进行优化,大量的和投放内容在互联网上都是可以带来搜索流量;如邮件营销(EDM),无论是办公邮箱还是QQ邮箱,都能有概率精准的触及到我们的目标人群,并且成本非常低,在一次现场培训的调查中就有朋友反馈,EDM是他们公司目前除百度竞价之外**的流量来源。
此外还有大量的论坛、媒体、软件等,根据我们的用户分类,使用习惯,找到适合我们的且在用户所在的渠道上做营销。
社交类app
社交类app首当其冲就是微信和微博,微信的价值就不再赘述了,那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来进行营销呢?不然。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内容、活动、推广、互动等缺一不可,当我们要选择一个营销渠道或者工具的时候要分析它的核心价值与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否匹配。一个在上海做海鲜O2O的伙伴,没有建公众号,他们通过一个个人微信,10多个微信群,每天产生上百笔订单,**个月就产生盈利。微信个人号拥有非常强的互动沟通特点,可以深度与用户交流互动,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用户服务体验。而微信群就是微信个人号的放大版,通过微信群将用户区分管理,按小区地理位置或者会员级别进行区分,再针对性的进行服务。
除了微博和微信之外,陌生人社交陌陌,职场人社交脉脉等社交app都可以成为我们营销的渠道,原则就是分析其主要特征对与我们的需求是否匹配,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加以利用。
社区类
社区类渠道的主要代表,如知乎、豆瓣、百度贴吧等人群比较聚集的平台,几乎每一个渠道都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如人群细分,功能性定位,内容偏好等。
知乎,口号是“认真的问答社区”,这里除了有高质量的问答互动,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资讯之外,由于知乎对“软性植入”的容忍度非常高,几乎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公众号ID或者QQ微信ID,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做广告。在知乎上随处可见“xxx达人,微信xxxx”,然后贴出一大篇的答案,知乎的态度是,只要你提供的答案够认真,我就允许你认真的推广自己,只要不太过分。同时,知乎的问答记录,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收录能力也非常高,如果能适当的增加关键词的植入,可以在搜索引擎获得不错的流量,本人亲测。
缺点是,需要持续的在知乎上活跃,能敏锐的抓到热点问题,同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风格化的文字表达,来达到被大家认可和关注的目的。
百度贴吧,优点是流量大,人群细分,用户人群普遍偏年轻化,是网络文化的发祥地,除了可以通过植入信息进行品牌宣传和引流之外,引导话题和舆论也是贴吧、论坛类渠道的重要价值,很多草根红人、网络事件都在论坛里被大家讨论并传开出去,偶尔也不乏有大量的广告神贴通过有吸引力的话题,持续的互动,灌水,拥有****曝光。
缺点是运营成分比较重,并且需要熟知各个贴吧论坛的游戏规则,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进行营销活动,合理的利用文字图片引导话题,带动KOL参与话题,增加话题的曝光度。
资讯类
资讯类渠道的代表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界面以及各类新闻门户平台(搜狐、网易等),这类资讯平台几乎都是可以申请入驻或者利用RSS接入内容。通过这类资讯类渠道,可以通过内容的发布,来进行营销,并且大部分的平台都允许有自己宣传的内容存在于文章中。
优点是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类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会捕捉用户的使用习惯,针对性的推荐内容给到用户,那么我们在入驻这类平台的时候只需要注意根据用户人群以及平台对内容的分类进行申请就好了。同时,这类平台是弱运营平台,即不需要太多的运营介入,好的内容出来再进行发布或者RSS自动抓取即可。
缺点是资讯平台的用户互动比较弱,信息曝光虽然强但是引流效果一般,好比看新闻的时候很难去关注这个新闻是谁写的一样。另外就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类平台由于app为主打,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收录能力着实不高。
人群细分类渠道
按人群细分的渠道也有很多,比如****辣妈交流平台辣妈帮、医疗相关平台春雨医生、健身相关的keep,唱歌类平台唱吧等等。根据不同的人群属性,爱好等进行细分,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用户的属性,找到对应的细分渠道来进行营销推广。
同时,有的平台是输出内容,比如唱吧,如果唱歌唱得好,就不停的录歌,发布,与“粉丝”进行互动,参加系统内的各种活动比赛等,获得曝光跟推荐。自己不唱,就可以找唱得好的人,跟找兼职发传单差不多的道理。有的平台是要分享经验,比如辣妈帮,可以将自己的育儿知识,生活经历与广大的同类人群进行分享。
内容细分类渠道
内容无非分为4类: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分别对应的平台比如:简书/掌阅、花瓣/堆糖、蜻蜓/荔枝、优酷/秒拍。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擅长的内容能力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内容,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细分渠道进行营销推广,比如一个故事出来,可以录成音频发布到音频类渠道上,或者直接翻录一些现成的故事或者段子,暴走漫画除了做图片内容之外,也会利用暴漫的形象,将精选的一些段子,结合时事热点录成视频发布在优酷等一些视频网站上。